《临床检验杂志》简介

《临床检验杂志》是由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江苏省医学会主办的中文学术期刊。1982年创刊, 现为月刊。本刊的办刊方针: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新闻出版法规以及卫生工作政策,发扬学术民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实验室与临床相结合。办刊宗旨:引导科技创新,促进学术交流,服务临床科研和工作,为促进我国医学检验科技进步和发展服务。工作指导思想:以服务为前提,人才为基础,学术为根本,读者为中心,临床为特色,发展为主题,创新为动力,市场为导向。

More+
  • 当期目录
  • 预出版
  • 过刊浏览
  • 点击排行
  • 下载排行
  • 引用排行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2025,43(05):321-326, DOI:
    摘要:
    摘要:目的﹑调查象山县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diat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感染的流行状况和分子特征,为感染的监测和暴发疫情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对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毒力基因的检测,筛选获得DEC菌株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 ,根据测序结果进行细菌耐药基因分析、多位点序列分型(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及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ore genome mulilocus sequence typing ,cgMLST)分析。结果共分离到29株DEC菌株,检出率为9.8% ,以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 enteroaggregalive E.coli,EAEC)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 coli,ETEC)为主(占比分别为51.7%和31.1%),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 coli,EPEC)的占比(17.2%)相对较低。耐药基因分析显示,菌株对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等多种抗生素普遍耐药。MLST分型鉴定出 19个ST型别[包括1个新ST型别(STepEC1)],其中ST117,ST2178,ST31和ST48为优势型别。ETEC菌株主要集中于克隆复合体CC-10,而EAEC和EPEC菌株的分子分型较为分散。cgMLST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不同DEC菌株的遗传特征。结论象山县DEC菌株感染以EAECJETEC和EPEC为主,耐药基因丰富,其中EAEC和EPEC分子分型较为分散,ETEC集中于克隆复合体CC-10。
    2025,43(05):332-335, DOI: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循环肿瘤细胞( ciroulating tumor ·ells ,CTGs)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2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114例乳腺癌患者以及3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采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法富集⒉组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并使用FISH技术检测CTCs的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估CTCs对乳腺癌的鉴别诊断效能,卡方检验分析CTCs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不同临床特征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FISH技术检测结果显示,114例乳腺癌患者中CTCs阳性75例, CTCGs阴性39例。ROC曲线评估CTCs对乳腺癌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显示,以CTCs阳性细胞数2.5个/mL.为cut-off值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2.0%和89.7% ,且ROC曲线下面积(AUCR")为最佳(0.68)。CTCs阳性率在不同TMN分期、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在不同血管浸润类型和免疫组化指标乳腺癌患者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SH技术检测CTC。阳性可提示不同的TNM分期和较差的分子分型,CTCs有望成为早期乳腺癌治疗时影响临床决策和预后评估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
    2025,43(05):336-340, DOI: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LncRNA)CAS5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南电力医院就诊的70例胃癌患者以及同期7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2组研究对象血清标本及临床病理资料。另收集2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组织及血清外泌体LncRNA CAS5的表达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与糖类抗原(CA19-9)的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价不同检测指标对胃癌的筛查效能,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血清外泌体IncRNA CGAS5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对照组(t=10.84,P<0.001 ) ,且胃癌组织中LncRNA GAS5的表达水平亦低于癌旁组织(t=14.94,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血清外泌体LncRNA CAS5用于胃癌筛查的ROC曲线下面积(AUCC)为0.807,当 cut-off值为1.96时,其敏感性为81.43% ,特异性为67.14% ,均显著优于传统肿瘤标志物CEA ,CA19-9的筛查效能( AUC""分别为0.664和0.713)。对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外泌体LncRNA GAS5低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及远处转移等密切相关(P<0.05)。血清外泌体LncRNA GAS5低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显著低于高表达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23个月vs 35 个月,P=0.03)。结论―胃癌患者血清外泌体LncRNA CAS5呈低表达,对胃癌具有较高的筛查效能,有望成为胃癌患者筛查和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2025,43(05):341-344, DOI: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非活动性携带者(ICs)外周血调节性T(Treg)细胞亚型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3年3月至2024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ICs 30例,以及与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体检健康者(HC)2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研究对象CD25*CD45RATCD4"Treg ,CXCR3*Treg和CCR6*Treg 细胞频数并进一步分析其对ICs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ICs组外周血PBMCs 中CD25*CD45RA"CD4"Treg 细胞(U=447.0,P=0.004)在CD4"T细胞中占比,CXCR3*Treg(U=445.0,P=0.004)和CCR6"Treg(U=437.0,P=0.007)细胞在Treg 细胞中占比均显著高于HC组;CCR6'Treg 细胞频数与HBsAg水平呈正相关(r=0.386,P=0.035) ,而 Treg(r=-0.223,P=0.237)和CXCR3*Treg(r=—0.087,P=0.648)细胞频数与HBsAg水平无关。结论ICs外周血中的Treg细胞亚型发生显著改变,为进一步研究Treg 细胞亚型在HBV感染中的功能和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2025,43(05):345-350, DOI:
    摘要:
    摘要:血小板以其在止血和血栓形成中的作用而闻名,也因其在先天免疫和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而日益得到认可。在自身免疫病中,活化的血小板释放可溶性生物活性分子和血小板来源的细胞外囊泡(platelet-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des,pEVs),参与疾病进展。pEVs有望成为自身免疫病的预测标志物。靶向活化的血小板及其释放的炎症分子可能成为治疗自身免疫病的策略。该文综述了活化的血小板及其释放的细胞外囊泡在自身免疫病的作用机制以及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5,43(05):351-355, DOI: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6(CEACAM6)对胰腺癌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于2024年5月至12月连续纳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就诊的1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胰腺癌患者112例,胰腺良性疾病患者76例(其中胰腺炎43例,胰腺良性肿瘤3例),另纳入76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样本CEACAM6的表达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各组血清样本糖类抗原19-9(CAI9-9),、CEA,CA125水平。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价血清CEACAM6对于胰腺癌的诊断效能,并进一步探讨血清CEACAM6,CEA,CA125在CAI9-9阴性胰腺癌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结果胰腺癌组血清CEACAM6的表达水平为20.3(11.1,34.0) ng/mL,显著高于胰腺良性疾病组[ 6.2(2.6,10.5) ng/ml,Z=64.1,P<0.001]和健康人对照组[0.8(0.4,4.4 ) ng/mL,Z=131.6,P<0.001]。CEACAM6和CAI9-9单独鉴别诊断胰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C)分别为0.889(95% Cl,0.854~0.924)和0.819(95%C,0.761~0.863) ,敏感性分别为81.3%和65.2% ,特异性分别为84.9%和86.2%。二者联合检测的AUCO"高达0.916(95%C1,0.875~0.946),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1.1%和82.2% ,均优于任一单项指标(P均<0.05)。此外,血清CEACAM6在CA19-9阴性胰腺癌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为83.3% ,显著优于CEA和CA125(P均<0.01)。结论―血清CEACAM6检测有助于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与CA19-9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其诊断效能。
    2025,43(05):356-361, DOI:
    摘要:
    摘要:目的﹑探究肝癌患者血清血红蛋白β(hemoglobin subunit beta,HBB)基因的表达水平及与拓扑异构酶lea(topoisomerase llalpha , TOP2A)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8月至2024年9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48例肝癌患者作为肝癌组,另选取同期32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人对照组,采集②组研究对象静脉血标本,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2组血清HBB基因和TOP2A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HBB基因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评估HIBB基因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ROC曲线评估血清HBB基因与TOP2A基因对肝癌的诊断价值,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价肝癌患者血清HBB基因与TOP2A基因的相关性,细胞试验验证HBB基因对TOP2A基因的调节作用。结果HBB基因在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为O.097(0.055,0.155) ,显著低于体检健康者的1.029(0.625,1.43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9,P<0.001);TOP2A基因在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为1.810(0.825,3.623) ,显著高于体检健康者的1.047(0.604,1.36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95,P=0.007);且肝癌患者血清HBB基因与TOP2A基因的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384,P=0.007)。临床病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HIBB基因的表达水平仅与肿瘤大小相关(X=4.090,P<0.05)。Kaplan-Meier 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IBB基因低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期显著低于高表达患者( HIR=0.680,95%C1,0.470~0.97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BB基因诊断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87(95%C1 ,0.963~1.000),当 cut-off值为0.228时,敏感性为100% ,特异性为97%。TOP2A基因诊断肝癌的AUC""为0.677(95%C1,0.559~0.797),当 cut-of值为1.285时,敏感性为65% ,特异性为75%。二者联合检测诊断肝癌的AUCc为0.988(95% C1,0.965~1.00),当 cut-off值为0.657时,敏感性为100% ,特异性为97%。细胞试验结果表明,过表达HBB基因可抑制TOP2A基因的表达,而敲除HBB基因具有相反作用。结论HBB基因在肝癌患者血清中呈低表达,并与TOP2A基因的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2025,43(05):362-368, DOI:
    摘要:
    摘要:目的运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的方法,探究免疫细胞与肝细胞性肝癌(HCC)风险的因果关系。方法分别从GWAS数据库和芬兰数据库获取731种免疫细胞与HCC的数据集。运用MR-Egger回归、MR PRESS0,Cochran's (检验, Leave oneout法评价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运用逆方差加权法( inverse variance weighing)、模型选择法(MR-Eg-er) 、加权中位数法( weighted median),简单模型法( simple mode)和加权模式法( weighted mode)分析免疫细胞与HCC的因果关系。结果共发现4个免疫细胞与HCC存在潜在因果关系,且结果具有稳定性。其中CD3*CD39"Treg ,CD8O'粒细胞和CD4*Treg是HCC患病风险的保护因素(OR=0.910,95%C10.852~0.972;0R=0.919,95%C7;0.865~ 0.975;OR=0.924,95%C1;0.873 ~0.978) ,而CD45*CD33*HLA-DR*CD14*是HCC患病风险的危险因素(OR=1.116,95%CI=1.033 ~ 1.204)。结论CD3* cD39*Treg , CD80*粒细胞和CD4*Treg 与HCC患病风险呈负相关,CD45*CD33*HLA-DR*CD14*与HCC患病风险呈正相关。
    2025,43(05):369-373, DOI: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分布情况,为改善ASD患儿的胃肠道症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心理行为杆就诊的ASD忠儿中ll内,力队米内蝴川检健康儿童631例作为健康人对照组,采集2组儿童静脉血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2组儿重皿清杯本中14冲食物行力灶IlgG抗体水平,探讨不同性别和年龄之间儿童食物不耐受的分布特征。结果 ASD忠儿血滑食物行开'性Igo 机什心心内在中达91.84%6(405/441例) ,其中位居前3位的抗体总阳性率依次为鸡蛋(71.89%)、牛奶(56.70%)、友( 30.02'%) ,I与健尿内川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分别为42.81 ,27.48,26.88,P<0.05)。性别组成比较结果表明,ASD组女性患儿大米的阳性率(15.96%)高于男性患儿(4.9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1.84,P<0.05)。与健康入对照阻相比, hS1 aA-S和小麦的阳性率明显升高,且在男性和女性患儿之间具有同样的特征(X分别为19.44,4.42,P<0.05;分别为4.66,10.93,P<0.05)。ASD组男性患儿牛奶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X=12.62,P<0.05) ,而女性患儿大豆和大米的阳性率高于健康人对照组(X分别为7.00,5.42,P<0.05)。ASD组在不同年龄阶段对牛奶和大豆的食物不耐受的阳性率均存在显著差异(X分别为13.74,9.70,P<0.05) ,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ASD患儿在2~3岁和4~6岁组中小麦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X分别为5.78,4.55,P<0.05) ,在4~6岁组中牛奶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X=7.57,P<0.05)。结论ASD患儿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最高的是鸡蛋,且与患者性别无关;其次是牛奶小麦。ASD患儿诊疗时应充分考虑胃肠道问题以及相关的食物不耐受情况。
    2025,43(05):374-377, DOI:
    摘要:
    摘要:目的建立符合南京地区表观健康成人的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erminal pro lrain-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化学发光法检测的参考区间。方法―筛选表观健康人群获得有效样本525例,进一步分为4组:18~49岁男性组和女性组,50~75岁男性组和女性组。收集入组人群血清标本,采用UmiCel Dxl 800免疫分析系统及配套试剂(Beckman平台)进行NT-proBNP的检测,判断检测结果的离群值,并计算95%参考区间以及90%置信区间。另从入组人群中随机筛选294例标本,在Roche cobas e8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及配套试剂(Roche平台)上检测NT-proBNP表达水平,比较2个系统检测结果的差异性以及相关性。结果Beckman平台检测样本结果呈右偏态。对18~49岁女性组样本分析时,识别出1个检测结果为298.4 ng/L的潜在离群值,经仔细审查,未发现该样本在检测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失误,确认为有效数据。计算上述数据的95%参考区间以及90%置信区间,最终获得的参考区间为;18~49岁男性≤58.72(49.40,102.00) ng/L,18~49岁女性≤113.72(88.40,141.40) ng/L,50~75岁男性≤97.66(84.00,215.50) ng/L,50~75岁女性≤146.35(126.60,320.80)ng/L,75岁以下人群≤116.69(103.50,126.70) ng/L。Beckman平台与Roche平台检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数据呈正相关(r=0.964,P<0.05) ,检测结果可靠性较高。结论初步建立了符合南京地区表观健康成人的NT-proBNP参考区间,适于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推广。
    2025,43(05):378-381, DOI:
    摘要:
    摘要:目的以间接法建立绵阳地区健康成人尿液阿尔茨海默相关神经丝蛋白(Alzheimer-associated neuronal thread protein,AD7c-NTP)的参考区间。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四川省科学城医院检验科信息管理数据库中5093例体检健康者尿液AD7c-NTP检测结果,采用偏度-峰度和Kolmogorov-Smirnov检验判断结果是否符合正态性分布。箱式图法剔除离群值后对纳入的受检者按性别,年龄分组,采用Kruska-WallisH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体检健康者尿液AD7c-NTP 的组间差异;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相邻年龄组合并,使用间接法(非参数检验方法)分别计算不同性别和年龄组尿液AD7c-NTP的参考区间。结果经偏度-峰度和Kolmogorov-Smirnov检验,数据呈非正态分布,使用箱式图法剔除293例离群值后共纳入480例体检健康者(男性3 199例,女性1 601例)。纳入者按性别和年龄分组,采用非参数方法建立了不同性别健康人群尿液AD7c-NTP的参考区间,通过Mamn-Whitney U秩和检验分析证实其存在性别差异:男性≤1.10 ng/mL;女性≤1.40 ng/mL(Z= 14.09,P<0.01)。不同性别的年龄组间尿液AD7c-NTP水平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相邻年龄组合并后,再使用非参数方法建立了不同性别和年龄组健康人群尿液AD7c-NTP的参考区间,分别为男性;20~39岁组≤1.00 ng/mL,40~79岁组≤1.10 ng/mL和≥80岁组≤1.60 ng/ mLl;女性;20~69岁组≤1.30 ng/ml,≥70岁组≤1.60 ng/mL。进一步对建立的尿液AD7c-NTP参考区间进行健康人群验证,结果符合标准。结论通过间接法建立了绵阳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健康人群尿液AD7c-NTP的参考区间,可帮助临床预测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并为该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2025,43(05):382-385, DOI:
    摘要:
    摘要;检验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转变为医生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培养合格检验医师的必经之路。传统导师制教学侧重点在于医学临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检验医学的实际需求。“1+N"导师制应运而生,即1名检验医学主导师+N名医学临床,检验医学副导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指导检验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检验与临床并重的培训制度。该文旨在探讨“1+N”导师制在检验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初步分析其效果,以不断加强改进,促进该方案的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2025,43(05):386-389, DOI: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问题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case three-dlimensional teaching method,CTTM)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血常规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实习的南京医科大学2019级30名实习生为对照组,2020级27名实习生为实验组,对照组学生接受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学生采用PBL联合CTTM教学模式。实习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理论及实践考试的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实践能力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90.30+3.46)分 vs(89.47±3.93)分;(88.5土23.83)分 vs(85.97±4.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提高个人交流合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理论结合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前沿知识拓展能力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实验组学生对带教老师的教学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联合CTTM教学模式可应用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中,该模式教学效果显著,可成为临床实习教学中有力的辅助教学手段。
    2025,43(05):390-393, DOI:
    摘要:
    摘要:迟缓埃格特菌是一种罕见且重要的专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可导致胃肠道相关部位,软组织及血流感染。该文回顾性分析Ⅰ例迟缓埃格特菌致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过程,报道了迟缓埃格特菌临床分离株的培养、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以期提高临床对该罕见病原菌的认识与重视,为临床对该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2025,43(05):394-397, DOI:
    摘要:
    摘要:大芬戈尔德菌是革兰阳性专性厌氧球菌,常定植于皮肤及黏膜,可引起多部位及混合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可导致肺结核及肺外结核。该文报道了1例髋关节的混合感染,通过血培养、病原微生物宏基因测序及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GeneXpert MTB/RIF)证实患者关节液中同时存在大芬戈尔德菌及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芬戈尔德菌对青霉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对万古霉素的MIC值为0.25 pu.g/mL,对利奈唑胺的MIC值为1ug/ mL。临床医生根据药敏结果先后予以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利奈唑胺等药物进行抗感染,同时联合利福平,吡嗪酰胺、异烟腓及乙胺丁醇进行抗结核治疗,患者最终预后良好。该病例提示临床在结核病及少见菌诊疗过程中,应重视病原学标本的及时送检,灵活选择分子检测技术,同时加强微生物实验室与临床的沟通,以实现病原学的快速诊断和提高抗感染诊治效果。
    2025,43(05):398-400, DOI:
    摘要:
    摘要;回顾性分析Ⅰ例急性咽炎综合征(Iemierme syndrome,IS)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验、病原学检查资料。该例患者为女性,34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张口受限。辅助检查提示感染指标升高。进一步完善病原学检查,抽取血培养送检,31h后血培养报阳,鉴定结果为坏死梭杆菌,考虑革兰阴性杆菌菌血症诊断明确。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2020(4):241-243, DOI:
    [摘要] (17291) [HTML] (0) [PDF 825.15 K] (29321)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呼吸道标本核酸扩增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Ct 值)变化规律。 方法 筛选 2020 年 1 月 21 日至 2020 年 3 月 2 日间安徽省某定点医院收治的 45 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患者,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 反应技术对患者的痰液与咽拭子混合液进行检测,观察 Ct 值与时间、性别、年龄、疾病分型的变化规律。 结果 随着发病天数 的增加,ORF1ab 基因、N 基因及 E 基因 Ct 值均不断升高,E 基因首先消失,其次是 ORF1ab 基因,最后是 N 基因。 出现症状后 1~ 6 d 男性与女性核酸 Ct 值均为最低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12 d Ct 值逐渐升高,男性低于女性 Ct 值,两者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年龄段间 Ct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病情分型间 Ct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Ct 值与患者出现症状的天数、性别有关,与年龄、疾病分型无关。
    1984(3), DOI:
    摘要:
    我科于82年10月份特意选择200名健康成人(男女各100名),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分别为1:1(3.8%柠檬酸钠0.4ml.加全血1.6ml)和1:9(3.8%柠檬酸钠 0.2ml.加全血1.8ml).在20~10(室温中进行血球沉降试验,结果如下:
    2020(4):248-250, DOI:
    [摘要] (7479) [HTML] (0) [PDF 960.05 K] (5938)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出现高循环阈值(Ct值)情况的原因。 方法: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鼻咽拭子、肛拭子样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回顾性分析Ct值处于33~38的高Ct值样本在同一患者重复采样检测、不同品牌基因扩增仪检测及不同实验室相同型号仪器检测情况下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8例单靶位高Ct值阳性患者次日重复采样检测结果双靶标均为阴性。7例高Ct值样本有6例同一样本核酸在LC480及ABI 7500 2台扩增仪上检测结果不一致,包括ORF1ab基因检测结果不一致4例,N基因不一致4例,其中ORF1ab基因和N基因均不一致2例。5例高Ct值样本不同实验室相同基因扩增仪结果均不一致。 结论:该病毒核酸检测高Ct值时结果重复性较差,需要其他检测方法同时进行补充检测。
    2017(5):326-329, DOI:
    摘要:
    摘要:目的: 探讨7种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p53、PGP9.5、SOX2、GAGE7、GBU4-5、MAGE-A1和CAGE抗体)在初诊肺癌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108例初诊肺癌患者、96例体检健康者、12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227例其他癌症患者。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7种自身抗体的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其对肺癌的诊断效能,并比较7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肺癌患者间和各受试组间的阳性率。 结果:肺癌组7种自身抗体水平均高于健康人对照组、肺部良性疾病组和其他癌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诊断初诊肺癌患者敏感性为62.00%,特异性为89.80%,AUCROC为0.769,其敏感性和AUCROC均高于各自身抗体单项检测。7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肺癌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χ2=50.885,P<0.01)、肺部良性疾病组(χ2=56.341,P<0.01)以及其他癌症组(χ2=46.812,P<0.01)。 结论: 7种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可作为潜在的肺癌辅助诊断指标。
    1987(3), DOI:
    摘要:
    对杆状核与分叶核粒细胞的鉴别,是一有关细胞认识并对临床有重要意义的课题,既有学术意义又有实际价值,深入探讨颇有助益。笔者在本刊〔3(4):219〕曾就“1/3标准”提出一些拙见,今读本刊〔4(2):88〕更有提出“1/2标准”者,并以其杆:分=1∶12.04为立论依据,认为符合实际情况,云云。这里再谈点管见,当否尚祈指正.1.关于鉴别标准:粒细胞分叶核的标准宜以核
    1991(1), DOI:
    摘要:
    网织红细胞进行活体染色一般使用煌焦油蓝(brilliantcresyl blue.BCB)或新亚甲基蓝(newmethylene blue NMB).煌焦油蓝有两种溶液,即:煌焦油蓝乙醇溶液和煌焦油蓝盐水溶液.前者为玻片法,后者为试管法,现介绍一种毛细管的染色法.毛细管采用红细胞压积毛细管,内径1.5mm,长75mm(市售).按常规法穿刺指尖或耳垂,擦去第一滴血,将毛细管置第二滴血上,利用虹吸现象血液
    1985(3), DOI:
    摘要:
    根据所需用量用蒸馏水将吉瑞氏混合染液(吉氏原液2份,瑞氏染液1份)释稀成10%应用液,(或每ml 水加原液2~3滴),直接滴加在厚血膜上(如同时有薄血膜,预先用甲醇固定方可滴加染色液)5~8分钟,用流水轻轻冲洗数秒钟,干后镜检.本法不需脱血色素,染色时间短,降低了原虫的散失率,所染血膜背景清晰,原虫的核浆、色素都清楚.应用液须据用量多少新鲜配制,一般当日配当日用完,气温低可用2~3天,但染色时间要适当延长些.
    2012,30(6):470-472, DOI:
    摘要:
    摘要:目的:建立北京地区新生儿全血13种酰基肉碱含量的参考区间,为遗传代谢病的诊断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采用串联质谱法检测北京地区313例新生儿游离肉碱(C0),乙酰肉碱(C2),丙酰肉碱(C3),丁酰肉碱(C4),异戊酰肉碱(C5),己酰肉碱(C6),辛酰肉碱(C8),癸酰肉碱(C10),肉豆蔻酰肉碱(C14),棕榈酰肉碱(C16),十八碳酰肉碱(C18),戊二酰肉碱(C5DC)及3 羟基异戊酰基肉碱(C5 OH)等13种酰基肉碱水平。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C28-A2文件提供的参考方法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经过正态性检验发现,除C0之外,其他12种酰基肉碱均成偏态分布。各种酰基肉碱的参考区间分别为:C0 8.00~65.00 μmol/L,C2 4.00~55.00 μmol/L,C3 0.40~9.00 μmol/L,C3/C0 0.02~0.30 μmol/L,C3/C2 0.04~0.40 μmol/L,C4 0.10~0.90 μmol/L,C5 0.04~1.40 μmol/L,C6 0.04~0.30 μmol/L,C8 0.03~0.45 μmol/L,C10 0.04~0.60 μmol/L,C14 0.05~0.75 μmol/L,C16 0.30~6.00 μmol/L,C18 0.10~2.50 μmol/L,C5DC 0.01~0.25 μmol/L,C5-OH 0.00~0.60 μmol/L。 结论:建立了北京地区新生儿的各种酰基肉碱的参考区间,为临床诊治和筛查遗传代谢病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1,29(5):339-341, DOI:
    摘要:
    摘要:目的: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快速检测临床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方法。 方法:基于金黄色葡萄球菌femA基因部分序列设计一套(共4条)特异性引物,包括特异性识别靶序列上6个不同区域的两条内引物和两条外引物。通过条件优化,建立检测SA的LAMP方法。用该法检测临床分离的40株SA、12种其他革兰阳性球菌和8种革兰阴性杆菌,对方法特异性进行评价。SA标准菌株ATCC 25923进行10n稀释后测定方法的灵敏度。用LAMP方法及普通培养法检测临床60份咽拭子标本,评价方法的准确性。 结果:LAMP技术最佳反应温度为65 ℃,临床分离的40株SA检测阳性率达100%;其他菌株均无非特异性反应;最低检测限14 CFU/test。以培养法为标准, LAMP试验检测60份咽拭子标本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为87.5%、100%、100%和98.1%。 结论:LAMP技术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于60 min内快速筛查咽拭子标本中SA。
    2012,30(5):380-381, DOI: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血培养实行三级报告制度后,各级报告结果对临床菌血症诊治的指导意义。 方法:分析本院2011年4~12月血培养阳性标本实行三级报告制度后,各级报告所需的时间;二级报告直接K B法药敏、最终报告仪器法药敏与标准K B法药敏的符合率。 结果:103份血培养阳性标本,革兰阳性球菌54株,革兰阴性杆菌49株。血培养实行分级报告制度后,一级报告、二级报告比最终报告的时间分别提前48.8 h、38.3 h。一级报告的准确率99%。与标准K-B法药敏结果比对,直接药敏的符合率92.6%,非常重大错误率0.2%,重大错误率3.1%,微小错误率4.1%;仪器法药敏的符合率95.3%,非常重大错误率0.3%,重大错误率3.1%,微小错误率1.3%。仪器法药敏的符合率、微小错误率优于直接K-B法(χ2分别为7.582和16.569,P均<0.05);两种药敏方法的非常重大错误率、重大错误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血培养实行三级报告制度,其一、二级报告结果对临床菌血症的诊治具有及时、有效的指导意义,各级报告互为补充。
    2015(11):849-853, DOI: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索拉菲尼在调控Y盒结合蛋白1(YB1)表达以及影响肾癌细胞系SW839的增殖、趋化和侵袭中的作用。 方法:构建慢病毒介导的YB1干扰载体pLKO.1-shYB1,建立YB1降表达的稳定SW339细胞系;用不同浓度的索拉菲尼处理SW839细胞后,western blot验证YB1的干扰效率以及索拉菲尼对YB1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影响;MTT实验、Transwell趋化实验和Matrige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YB1基因敲减和索拉菲尼处理对SW839细胞增殖、趋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结果:成功构建YB1降表达的稳定细胞系SW839-shYB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发现,SW839-shYB1组YB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SW839-scr(阴性对照)组和SW839组(P<0.05);与SW839组相比,4、8 μmol/L索拉菲尼处理组YB1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MTT实验结果表明,敲减YB1基因(t分别为6.13、4.61和17.18)或经8、12、16 μmol/L索拉菲尼作用后(t分别为4.04、7.54和16.38)SW839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P均<0.05);Transwell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经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后,SW839 shYB1组和索拉菲尼处理组的细胞趋化能力降低(t分别为11.52和17.94,P均<0.05),侵袭能力亦降低(t分别为6.64和4.83,P均<0.05)。 结论:YB1在调节肾癌细胞系SW839的增殖、趋化和侵袭中起重要作用,索拉菲尼可能通过抑制SW839细胞中YB1表达来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趋化和侵袭。
    1994(2), DOI:
    摘要:
    ALT卡门单位与国际单位的换算赵建友(山东肥城矿务局直属单位职工医院,271608)ALT卡门氏单位(karU)与国际单位(U/L)的换算,临床上观点不一。杨昌国等(临床检验杂志1992,10(4):170)采用赖氏法和IFCC推荐法通过系统实验确定...
    2011,29(1):16-18, DOI:
    摘要:
    目的 建立去除人血清清蛋白的乙腈沉淀法并研究其去除效果。 方法 血清经除脂后按血清∶水∶乙腈=1∶2∶4.5(v/v/v)比例沉淀分离高丰度清蛋白,用SDS-PAGE验证去除效果和重复性。分别对4名体检健康者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去除清蛋白前后的血清凝胶电泳图像进行分析。 结果 经本法去除后血清清蛋白平均浓度由(50.65±2.82) g/L下降为(2.50±0.71) g/L,占血清总蛋白比例由65.1%下降为33.3%,呈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等量上样原血清电泳结果相比,相对分子量(Mr)在50 000~80 000间的蛋白质被明显去除,而被其掩盖的低丰度蛋白质得以显现,蛋白质条带明显变窄。 结论 乙腈沉淀法提供了一种经济、简便,且重复性较好的人血清清蛋白去除方法,为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2016(1):9-13, DOI:
    摘要:
    摘要:目的:评价4种基于血清肌酐(Cr)或基于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公式在体检人群中的适用性。 方法:随机取出2 032例体检健康者,分别检测血清Cr、CysC、尿清蛋白和肌酐比值(ACR),通过4种公式,即同位素稀释质谱法 肾脏病膳食改善公式(IDMS-MDRD)、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合作组(CKD-EPI)公式(EPI-Cr、EPI-CysC和EPI-Cr-CysC),分别计算其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进行比较。 结果:2 032例体检健康者血清Cr为(65.4±14.3)μmol/L,血清CysC为(0.77±0.19)mg/L,ACR中位数为3.1 mg/g。将4种公式计算的eGFR值按照<60 mL/min/1.73 m2、60~89 mL/min/1.73 m2、≥90 mL/min/1.73 m2分为3组,3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4种公式计算的eGFR和ACR对CKD预后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4期,各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2 032例健康人群中,以EPI-Cr公式计算的eGFR值在45~60 mL/min/1.73 m2之间的例数为44例(2.2%),以IDMS-MDRD公式计算的eGFR值在45~60 mL/min/1.73 m2之间的例数为58例(2.9%),该58例人群的ACR结果有45例<30 mg/g,以EPI-Cr-Cys公式计算该45例人群的eGFR值,有40例> 60 mL/min/1.73 m2。 结论:联合eGFR和ACR对CKD预后进行分期,4种公式的一致性高。对于选用基于血清Cr的IDMS-MDRD公式计算的eGFR值,如果在45~60 mL/min/1.73 m2之间,建议检测CysC,并且采用血清Cr和CysC联合公式计算eGFR,以减少对患者GFR的误判。
    2012,30(9):668-670, DOI:
    摘要:
    摘要:目的: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快速鉴定临床分离的非白喉棒状杆菌的价值。 方法:收集本院58株非白喉棒状杆菌,用MALDI-TOF MS和16S rRNA基因测序两种方法进行鉴定和比较。用MALDI-Biotyper软件构建不同棒状杆菌MALDI-TOF MS蛋白系统发育树。 结果:58株非白喉棒状杆菌中,54株MALDI-TOF MS与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结果一致,包括34株纹带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straitum)、11株杰氏棒状杆菌(C.jeikeium)、3株C.resistens、2株解葡萄糖苷棒状杆菌(C.glucuronolyticum)、2株黏金色棒状杆菌(C.aurimucosum)和2株无枝菌酸棒状杆菌(C.amycolatum)。4株16S rRNA基因测序无法鉴定到种的菌株中,MALDI-TOF MS鉴定为2株产黏棒状杆菌(C.mucifaciens)、1株C.singulare和1株假白喉棒状杆菌(C.commune)。 结论:MALDI-TOF MS可将棒状杆菌属细菌快速、准确地鉴定到种。
    1986(2), DOI:
    摘要:
    著者根据对同一份标本用同一套合格器材多次计数结果的变异系数参差情况的实验研究,设计了一种简易可靠的白细胞计数质量评估法——变异系数差数法(△CV 法)。石自明等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认为 RCS(routine ehecking standard)可以代替2CV,也可以代替2Vt(Vt 表示总误差百分变异系数),而设计了常规考核标准法(RCS 法).我们对这两种方法做了比较研究.
    2018(3):166-170, DOI:
    摘要:
    摘要:目的:评价Sysmex XN-3000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WDF)通道和白细胞前体细胞(WPC)通道报警信息的可信性,验证并调整其报警阈值。 方法:用WDF和WPC通道同时检测61例无异常报警及521例有异常报警的EDTA-K2抗凝血液标本,仪器自动制作血涂片标本后人工镜检。以显微镜镜检结果为金标准,判断仪器报警信息的可靠性,验证厂商提供的初始报警阈值是否合理,结合实际工作要求,调整其阈值。 结果:WDF通道异型淋巴细胞(atypical lymph)、原始细胞/异常淋巴细胞(blasts/abn lymph)报警信息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95.8%、100%),特异性较低(分别为34.7%、23.5%),WPC通道的atypical lymph、blasts、abn lymph报警信息的敏感性较低(分别为81.3%、66.7%、76.5%),特异性较高(分别为61.9%、55.5%、88.3%)。经ROC曲线分析,除WPC通道的abn lymph报警信息镜检判断价值较差外,其他报警信息镜检判断价值均为中等。结合实际复检规则要求,WDF通道atypical lymph、blasts/abn lymph,WPC通道atypical lymph最佳临界阈值调整为120,WPC通道的blasts、abn lymph最佳临界阈值调整为140。 结论:采用敏感性较高的WDF通道筛查时出现报警信息后再用特异性较高的WPC通道复检可缩短检验结果回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厂商提供的初始报警阈值需验证并调整为最佳临界阈值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016(3):215-218, DOI: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15-A3在临床生化精密度验证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按照EP15-A3精密度5×5设计方案,利用IFCC提供的Rela A(水平1)和Rela B(水平2)样本,分别对肌酐(Cr)、尿素(Urea)、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葡萄糖(Glu)6个临床常用生化指标进行批内和实验室内不精密度验证。每个样本每天1批,每批重复5次,共5 d,每个样本获得25个数据。Grubbs′法计算离群值,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计算用户批内不精密度(SR)和实验室内不精密度(SWL),分别与厂家声明的批内不精密度(σR)和厂家声明的实验室内不精密度(σWL)进行比较和判断,如果SR≤σR、SWLWL,则用户验证了厂家不精密度声明。如果SR>σR或SWL>σWLR≤UVLR、SWL≤UVLWL,同样用户验证了厂家不精密度声明。否则,需查找原因或与厂家联系。 结果:6个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均通过Grubbs′法离群值检查,各项目无离群值。SR和SWL分别与σR、σWL或UVLR、UVLWL比较,批内不精密度验证实验中,除Cr(水平1)、TC(水平2)、Glu(水平2)的SR>σR、SR>≤UVLR外,其他指标各水平SR均≤σR;实验室内不精密度验证实验中,6个指标两个水平SWL均≤σWL。 结论:实验室现用的6个Roche生化指标批内与实验室内不精密度达到厂家声明要求,符合质量目标要求。
    2013,31(9):710-712, DOI:
    摘要:
    摘要: 为适应医学实验室的不断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012年推出了医学实验室性能和质量要求标准化文件新的版本——ISO15189:2012,内容与2007版有较多改动,如组织和管理职责中关于伦理、实验室负责人、质量管理体系等,技术要求中的人员、设备、结果报告、结果发布等。本文通过对两个不同版本的初步解读,希望能加深对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和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的认识。
    2013,31(2):83-86, DOI:
    摘要:
    摘要:目的:原核表达果糖氨基酸氧化酶(FAOX),建立检测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的酶法并作初步评价。 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ET32a(+)/FAOX,转化大肠埃希菌Rosetta(DE3),获得重组FAOX;以糖基化六肽为底物检测酶活性;初步建立检测HbA1c的酶法并进行方法学评价。 结果:重组FAOX在Rosetta(DE3)中高效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Mr)约65 000;酶比活性为22 U/mg;建立的检测HbA1c酶法的批内、批间、日间CV均<5%;低值(5.1%)和高值(15.8%)HbA1c的回收率分别为98.1%和98.9%;总胆红素(<220 μmol/L)、三酰甘油(<10.8 mmol/L)和维生素C(<500 mg/L)对酶法检测HbA1c无影响;与HPLC法和HA-8160型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仪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和0.993。 结论:FAOX可在大肠埃希菌Rosetta(DE3)中高效表达,用其建立的检测HbA1c的酶法可满足临床对HbA1c测定的要求。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2020(4):241-243, DOI:
    [摘要] (17291) [HTML] (0) [PDF 825.15 K] (29321)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呼吸道标本核酸扩增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Ct 值)变化规律。 方法 筛选 2020 年 1 月 21 日至 2020 年 3 月 2 日间安徽省某定点医院收治的 45 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患者,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 反应技术对患者的痰液与咽拭子混合液进行检测,观察 Ct 值与时间、性别、年龄、疾病分型的变化规律。 结果 随着发病天数 的增加,ORF1ab 基因、N 基因及 E 基因 Ct 值均不断升高,E 基因首先消失,其次是 ORF1ab 基因,最后是 N 基因。 出现症状后 1~ 6 d 男性与女性核酸 Ct 值均为最低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12 d Ct 值逐渐升高,男性低于女性 Ct 值,两者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年龄段间 Ct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病情分型间 Ct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Ct 值与患者出现症状的天数、性别有关,与年龄、疾病分型无关。
    2012,30(10):857-860, DOI:
    [摘要] (2205) [HTML] (0) [PDF 560.00 K] (13549)
    摘要:
    摘要: 乳化液PCR是单分子PCR技术,非常适合于微拷贝量的DNA分析。乳化液PCR是把PCR反应液分隔在亿万个油包水的小室中,每个小室一般只含一个模板,可独立进行单分子PCR扩增。本文主要介绍乳化液PCR的建立、发展和应用进展。
    2024,42(4):289-292, DOI:
    [摘要] (356) [HTML] (0) [PDF 475.78 K] (13545)
    摘要:
    摘要:衰老是细胞、组织和器官功能不可逆的衰退过程,与多种衰老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在全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早期诊断和监测衰老相关疾病,对于实现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s, IGFBPs)作为重要的分泌蛋白,在调控衰老相关疾病中的作用逐渐被揭示,展现出作为衰老及相关疾病生物标志物的巨大潜力。该文综述了IGFBPs在衰老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研究进展,旨在为衰老相关疾病的预警、诊断和预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4,42(4):304-307, DOI:
    [摘要] (562) [HTML] (0) [PDF 1.81 M] (13535)
    摘要:
    摘要:目的通过 分析ISO 15189:2012与ISO 15189:2022 版标准的不符合项,为实验室换版工作提供改进策略。方法收集 24家实验室32次现场评审的522项ISO 15189:2012不符合项目,并将其对应到ISO 15189 :2022版标准的相关条款。基于标 准要求、文献研究和实验室现状,探讨ISO 15189换版的工作策略。结果每次现场评审平均 16条不符合项,最少8条,最多 31条。这些不符合项主要集中在ISO 15189:2022版7.3检验过程(165条)、6.5 设备校准和计量学溯源(43条). .6.6试剂和耗 材(40条)等条款要求。而对于风险管理、患者相关要求、即时检验等新增或加强的条款要求,不符合项相对较少。结论ISO 15189:2022版标准的不符合项主要集中在检验过程环节,建议实验室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加强这一环节的管理,以 顺利实施新版标准要求,并通过组织培训、差距分析、文件修订、全员参与实施、加强风险管理和持续改进等策略,确保换版工 作的顺利推进。
    2024,42(4):252-255, DOI:
    [摘要] (415) [HTML] (0) [PDF 1.36 M] (13535)
    摘要:
    摘要:目的利用 学习统计软件建立基于对比大模型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智能检测算法模型(简称M3模型),并验 证其有效性。方法通过实验室信息 系统(LS)和医院信息系统(HIS)检索并统计北京协和医院8256例行全血细胞分析的 门诊及住院患者数据,建立M3筛查模型。采用2023年7一10月本院行全血细胞分析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数据对M3模型进行 验证。结果M3 模型对全血细胞分析中M3的筛查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在筛查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方面有一定作用,成功筛 出2例中性粒细胞蓝绿色包涵体。结论M3 模型对M3诊断的特异性有待提高。后续研究将增加M3阳性病例以优化模型, 在保证高敏感性的同时提高特异性,为全血细胞分析智能审核提供帮助。
    2024,42(4):277-279, DOI:
    [摘要] (305) [HTML] (0) [PDF 1.80 M] (13523)
    摘要:
    摘要:目的报道并分析 1例竹叶青蛇咬伤合并遗传性凝血因子VI(FVI)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儿及其家系成员进行F VWI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应用 Stago全自动血凝仪检测患儿凝血指标及FVI活性( FVMI:C);提取患儿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 基因组DNA,对FVI基因编码区及侧翼序列进行Sanger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患儿凝 血酶原时间(PT)明显延长,FVI:C仅为3.0%。F'I基因测序发现患儿携带2个位于第9外显子的杂合错义突变:c.1034G>T( p.Gly345Val )和c. 1224T>G (p. His408Cln),家系分析显示前者来源于父亲,后者来源于母亲。经查询,c.1034G>T( p.Cly345Val)突变在东亚人群数据库(ExAC_ EAS) 中尚无报道。结论F VI基因c.1034G>T和c.1224T>G双重杂合突变是导致该家系遗传性FVI缺乏症的分子致 病机制,其中c.1034G>T( p.Gly345Val)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
    2024,42(4):284-288, DOI:
    [摘要] (319) [HTML] (0) [PDF 646.92 K] (13523)
    摘要:
    摘要:免疫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移植排斥反应,维持器官移植术后患者健康的药物。由于治疗窗口窄、毒副反应大个体差.异大等特点,免疫抑制剂已成为重要治疗药物监测项目。然而临床上面临药物浓度结果与药效相关性不佳、侵入性操作风险. 等问题,限制其发展。随着相关研究发展,越来越多新检测策略出现,如游离药物浓度、千血斑、唾液检测等,进一步推动免疫抑制剂检测向着准确、便捷、低风险的方向发展。该文总结了免疫抑制剂各类检测策略的研究进展,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
    2024,42(4):267-271, DOI:
    [摘要] (322) [HTML] (0) [PDF 606.90 K] (13490)
    摘要:
    摘要:目的了 解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茵(CRAB)的分布特征和耐药状况,评价以黏菌素(C0L)为基础,分别与头孢哌酮/舒巴坦(SCF)、替加环素(TGC)、 亚胺培南(IPM)、美罗培南(MEM)、阿米卡星( AK)和左氧氟沙星(LEV)联合的体外抗菌 效果,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 2022年我院75株非重复分离的CRAB茵株,用WHONET 5.6软件分析其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从中筛选25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各药物单独及联合时的最低抑茵浓度(MIC),用棋盘法抑菌试验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判定联合效应。结果2022 年我院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145 株,其中CRAB 75株,检出率51.7%。CRAB在>70岁老年患者中检出率最高( 40.0%),主要来源于血液(41.3% )和痰液(37.3%)标本,ICU是主要分离科室。75株CRAB对5种抗菌药物哌拉西林(PRL)、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头孢曲松(CRO)、IPM和MEM均100%耐药;对3种药物氨苄西林/舒巴坦(SAM)、 头孢吡肟(FEP)和复方磺胺甲嗯唑(SXT)的耐药率均>95%;对LEV、SCF、AK、TGC和COL的耐药率分别为86.7%、82.7%、77.4%、2.4%和0.0%。25株CRAB的联合药敏试验显示,COL分别与SCF和TGC的协同率最高(92%和80%),协同率与相加率之和均为100%;COL与IPM、MEM、AK、LEV联合的协同率依次为64%、72% .56%和48%,均无拮抗作用。结论CRAB 呈高度耐药,老年和ICU患者是高危人群。COL与SCF联合具有最佳协同作用,COL与LEV联合效果最差,值得临床参考。
    2024,42(4):308-311, DOI:
    [摘要] (283) [HTML] (0) [PDF 800.72 K] (13476)
    摘要:
    摘要:目的运用PDCA循环优化管理,缩短性激素5项检测的样本周转时间(TAT) ,提高临床和患者满意度。方法成立PDCA管理小组,回顾分析2021年性激素TAT现状。2022年应用PDCA工具,绘制鱼骨图分析原因、柏拉图确定真因,制定并实施相应改进措施,监测PDCA前后TAT变化。结果通过人员培训、增加检测设备、优化流程等整改措施,2022年(PDCA改善后)性激素TAT中位数为54 min,较2021年(改善前)的61 min显著下降(P<0.05)。结论PDCA 循环管理有效缩短了性激素标本TAT,提高了临床诊疗效率和患者就医体验,改善了医患关系,同时也提升了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
    2024,42(4):312-318, DOI:
    [摘要] (355) [HTML] (0) [PDF 1.04 M] (13476)
    摘要:
    摘要:目的验证实验室 估计的甲状腺激素参考区间与现行使用的试剂说明书推荐参考区间和WS/T 404.10--2022 推荐参考区间的一致性,选择适合该院健康人群甲状腺激素的参考区间。方法使用 间接取样技术,通过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 2023年8月期间,苏州市独墅湖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甲状腺激素检测结果,采用非参数法估计不同性别及年龄的甲状腺激素P2s~Pogns参考区间和95%置信区间,探讨不同性别、年龄组的数据分布及差异的显著性,与行业标准( WS/T 404. 10- -2022)及罗氏试剂说明书推荐的参考区间进行差异比较。结果TSH、FT3、FT4、TT3性别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Z>Z* ),TT4性别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8,Z
    2024,42(4):280-283, DOI:
    [摘要] (326) [HTML] (0) [PDF 632.90 K] (13469)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肌酐/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sCr/CysC)比值对胰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初诊胰腺癌患者、30例胰腺良性肿瘤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组间sCr/CysC 比值、C反应蛋白(CRP) L3骨骼肌指数(L3-SMI)、Alb 和CA199水平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sCr/CysC比值对胰腺癌的诊断效能。根据sCr/CysC比值中位数将胰腺癌患者分为高比值组和低比值组,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模型分析sCr/CysC比值对胰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胰腺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胰腺癌组的sCr/CysC比值和Alb水平显著降低,而CRP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与低sCr/CysC比值组相比,高比值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和L3 SM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Cr/CysC 比值对胰腺癌的诊断ROC曲线下面积为0.640( 95%CI:0.524~0.756, P<0.05),在cut-off 值为0.69时敏感性为46.7% ,特异性为83.3%。相关分析显示, sCr/ CysC比值与L3-SMI呈正相关(r=0.425,P<0.01)。生存分析表明,高sCr/CysC比值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低比值组(379 d vs 210d ,P<0.01)。Cox回归分析确认sCr/CysC比值是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HR= 0. 151 , 95% CI: 0.028~ 0.826, P<.0.05)。结论sCr/CysC 比值可能是胰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有望为胰腺癌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2024,42(4):241-245, DOI:
    [摘要] (430) [HTML] (0) [PDF 541.27 K] (13460)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 亚硝酸盐对于焦酚红法检测24 h尿液总蛋白的干扰效应,并评估维生素C纠正干扰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EP7-A3文件,选取24h尿液总蛋白定量结果为150 mg/L.500 mg/L和1000 mg/L的新鲜尿液标本作为对照样本,并配制含不同浓度亚硝酸钠的干扰物样本。利用配对差异实验确认亚硝酸盐的干扰作用,并通过剂量效应实验明确亚硝酸盐浓度与干扰程度的关系。在终浓度为200 μg/mL亚硝酸钠存在的情况下,评估不同浓度维生素C纠正干扰的效果。同时收集61例亚硝酸盐阳性和40例亚硝酸盐阴性的临床标本,比较两组标本维生素C纠正前后的相对差值,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配对差异实验中200μg/mL亚硝酸钠对150mg/L和500mg/L两个浓度的尿总蛋白测定分别存在-157.8%和-36.2%的相对干扰,显著大于1/2TEa(22%),而对于高浓度1 000 mg/L的尿总蛋白虽存在-20.5%的负干扰,但在可接受范围内。剂量效应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尿液中亚硝酸盐浓度的增加,尿总蛋白检测所受负干扰作用亦逐渐增大。在终浓度为200 μg/mL亚硝酸钠存在的情况下,添加0.2 mg/mL的维生素C可分别将150 mg/L和500 mg/L的尿总蛋白.纠正至148 mg/L(-1.1%)和402 mg/L(-19.5%),均处于可接受范围内。临床标本中亚硝酸盐阳性组通过维生素C纠正产生的相对差值显著高于亚硝酸盐阴性组(P<0.01)。结论亚硝酸 盐对于焦酚红法检测尿液总蛋白存在负干扰,尤其是在尿总蛋白150 mg/L情况下,需引起临床实验室的关注。添加0.2 mg/mL维生素C可有效纠正低浓度尿总蛋白标本中亚硝酸盐的干扰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4,42(4):256-260, DOI:
    [摘要] (956) [HTML] (0) [PDF 792.79 K] (13459)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三酰甘油 葡萄糖(TyG)指数、残余胆固醇(RC)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 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410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269例,早期DN(EDN)组80例,临床DN(CDN)组61例。比较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身体质量指数( 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 空腹血糖(FBG)、 尿素(Urea)、 肌酐(Cr)、尿酸(UA)、总胆固醇(TC)、 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TyG指数与RC。采用Spearman分析UACR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DN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Urea、Cr、TyG指数和RC对DN的诊断效能。结果与SDM组相比,EDN组糖尿病病程、SBP、Urea、UA、TG、TC、TyG指数、RC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SDM组相比,CDN组糖尿病病程、SBP、DBP、Urea、Cr、UA、TG、TC、LDL-C、TyG指数、RC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UACR与RC( r=0.278 ,P<0.001)和TyG指数(r= 0.239 , P<0.001)呈显著正相关;RC与TyG指数(r=0.562 ,P<0.001)呈显著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SBP、Urea、Cr.TyG指数( OR=2.815, 95%CI:1.481~ 5.349,P=0.002). ,RC( OR=2.179 , 95%Cl:1.038~4.574, P=0.04)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RC和TyG指数预测DN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 AUCROC)分别为0.670(95%CI :0.616~0.725)和0.620( 95% CI:0.564~0.676)。结论TyG 指数、RC与2型 糖尿病患者发生DN的风险显著相关,有助于临床更早地识别和管理处于DN风险中的糖尿病患者。
    2024,42(4):246-251, DOI:
    [摘要] (406) [HTML] (0) [PDF 2.44 M] (13459)
    摘要: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反转录酶一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 RT-RAA)联合簇状规则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as12a系统的快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根据NCBI数据库中SARS-CoV-2的核衣壳(N)基因设计RT-RAA 引物和CRISPR来源RNA( crRNA),优化检测体系中乙酸镁( MgAc)用量、RT-RAA反应温度和时间以及LbCas12a反应温度。以10°~ 10 copies/μL重组质粒和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分别评估该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采用RT-RAA-CRISPR/Cas1 2a法和RT-PCR法对70份临床标本进行平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符合率。结果优化后的RT-RAA-CRISPR/Cas12a检测方法可在37 C条件下50 min内完成SARS-CoV-2检测。荧光法检测灵敏度为10 copies/μL,侧流层析法为1x 102 copies/μL。该方法能特异检测SARS-CoV-2, 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无交叉反应。RT-RAA-CRISPR/Cas12a法检测70份临床标本的结果与RT-PCR 法完全一致,符合率为100%。结论建立的RT-RAA-CRISPR/Cas 12a法检测SARS-CoV-2快速、经济、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无需昂贵仪器设备,可由经验不足的人员操作,为临床快速诊断和现场大规模筛查SARS-CoV-2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4,42(4):298-303, DOI:
    [摘要] (269) [HTML] (0) [PDF 1.44 M] (13437)
    摘要:
    摘要:目的分析全球皮氏不动杆菌 的分布特点、序列分型(ST)及blaox基因分布,为感染防控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spera软件从NCBI批量下载所有皮氏不动杆菌基因组序列(截止日期为2023年11月30日),并使用perl脚本从下载的gbk文件中批量提取菌株元信息。使用自制的Perl程序从每个皮氏不动杆菌基因组序列文件中提取该基因的核苷酸编码序列作为分析数据库。从网站下载不动杆菌属7个管家基因的等位基因序列作为查询数据库进行BLASTN比较分析,确定每个基因组的ST。从NCBI病原细菌耐药基因数据库下载耐药基因blaoxa 的核苷酸序列,采用自我编写的AMRG软件进行blaoxa基因的分布分析。结果共获取 305株皮氏不动杆菌的基因组,主要分离自1990年至2020年,分离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2015年分离率最高。美国、中国、德国的分离率位居前三位,分别为29.5%(90株)、15.7%(48株)、13.4%(41株)。180株(59.0%)标本来源为人类,其中,痰液[42株(23.3%)]、血液[27株(15.0%)]和皮肤软组织[ 15株(8.3%)]位居前三位。305 株皮氏不动杆菌共鉴定出79种ST,其中,ST93( 14.4%)、ST64(12.1%)和ST63( 11.8%)占比较高。美国、中国、德国分别以ST64、ST63、ST93流行分布为主。305 株皮氏不动杆菌中除6株不携带blaoxA 基因外,其余299株菌共携带31种blaoxA .变异体,其中252个blaox基因具有碳青霉烯酶水解活性,另有146株携带bax.00基因。结论皮氏不动杆菌 全球流行分布存在地域差异,D型碳青霉烯酶基因blaoxx的高度流行提示其潜在多药耐药趋势,值得临床监测。
    2024,42(4):293-297, DOI:
    [摘要] (371) [HTML] (0) [PDF 2.37 M] (13419)
    摘要:
    摘要:抗核抗体(ANA)是自身免疫病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仍被认为不可替代的经典方法。ANA荧光模型国际共识(ICAP)将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细分为30种,其中一些常见的核型已被广泛研究,而罕见核型的临床意义和靶抗原虽有研究,但多为零星的病例报道,仍需要进一步综合评估。该文就罕见抗核抗体的核型特征、临床相关性及靶抗原进行综述,为罕见核型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2024,42(4):272-276, DOI:
    [摘要] (300) [HTML] (0) [PDF 1.88 M] (13411)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免疫表型 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和HLA-DR阴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之间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 2014年至2024年间收治的42例APL患者和28例初治及复发的HLA-DR阴性AML患者。通过流式细胞免疫表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CD64、MPO、CD7、CD11e、CD9、CD123等抗原的阳性表达率。利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应用ROC曲线评估CD9和CD123的表达模式,以及CD64*MPO* CD7-CD11c"对APL的诊断价值。结果AML 组患者的CD64、CD9、MPO阳性率显著低于APL组,而CD11c、 CD7阳性率显著高于AP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CD64* MPO* CD7-CD11e”的综合抗原积分表达模式在鉴别诊断APL方面的ROC曲线下面积( AUCROC)为0.859,敏感性为93.8% ,特异性为75.0% , CD9/CD123的鉴别诊断APL的AUCROC 为0.919,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84.0%;而联合应用CD9/CD123和综合抗原积分的诊断模式,AUCROC为0.955,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100%。结论CD9/CD123 表达模式及CD64* MPO* CD7~CD11e联合应用可作为鉴别诊断APL与HLA-DR阴性的AML的重要依据
    2024,42(4):261-266, DOI:
    [摘要] (271) [HTML] (0) [PDF 4.55 M] (13400)
    摘要:
    摘要:目的从医 院污水中分离大肠埃希茵特异性噬菌体,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并检测其对细菌生物膜的裂解作用。方法. 通过双层琼脂平板法分离纯化噬菌体,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并测定其一步生长曲线、体外裂解曲线、温度及酸碱稳定性。全 基因测序分析噬菌体基因组组成及特性,结晶紫染色法评估噬菌体对宿主菌生物膜的清除效果。结果从医院污水中新分 离1株大肠埃希菌特异性噬菌体,命名为vB_ EoP-R1;透射电镜下显示形态与尾病毒目足病毒科噬菌体成员相似,在-20~ 50 C的温度范围内以及在pH值5.0~11.0酸碱条件下能稳定存活。vB_ EcoP-R1 基因组全长为40 875 bp,GC含量为49.94%, 不含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vB_ _EcoP-R1 能够裂解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且显示高度种属特异性。噬菌体作用于宿主菌预 成形生物膜4h后,对生物膜的清除率达到80.16%。结论vB_ EcoP-R1 是1株新的大肠埃希茵特异性噬菌体,裂解性强且种 属特异性高,可裂解宿主菌已形成的生物膜,有望用于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替代治疗。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1999(1):47-49, DOI:
    摘要:
    建立一个新的分析方法,或引进新的方法,试剂和仪器都应对它们的技术性能如精密度,方法比较,线性范围,以及干扰等作出评价。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订了一套评价方案(evaluationprotocols),能客观而正确地对上述技术性...
    1999(3):184-186, DOI:
    摘要:
    建立一个新的分析方法,或引进新的方法、试剂和仪器,都应对它们的技术性能如精密度,方法比较,线性范围,以及干扰等作出评价。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订了一套评价方案(EvaluationProtocols),能客观而正确地对上述技术...
    2001(4):241-243, DOI:
    摘要:
    尿液分析是常用的临床检验项目 ,2 0世纪 80年代以前 ,尿液分析只有简单的尿蛋白、尿糖及显微镜检查 ,不仅不能提供较多的实验诊断数据 ,而且操作复杂不利于临床快速诊断。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尿液分析方法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 ,从传统的手工检测转变为自动化分析。自动化尿液分析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对健康体检和初诊病人的快速诊断提供十几项尿化学指标 ,有利于临床的快速诊断。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已有尿液分析仪 10万余台。但由于尿干化学检查法本身检测原理上的局限性 ,加上有些单位对仪器使用缺乏深入的了解 ,不了解尿液常规检查过程…
    2006(4):241-243, DOI:
    摘要: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Treponemapallidumsubsp.pallidum)引起的一种古老的性病,经性接触传播,全球范围分布。新中国成立后,经大力整顿,至上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除台湾省外梅毒已基本根除。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资本主义腐朽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入侵,梅毒在我国的发病率又逐年升高。2005年国家卫生部公布,在全国27种法定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中,梅毒发病人数仅次于肺结核、乙型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而高居第五位(2002年为第七位)。梅毒的诊断依赖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清学检验(测抗体)、直接…
    1998(3):138-140, DOI:
    摘要:
    用EtestESBL试条测定200株革兰阴性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发现18%大肠埃希菌,19%肺炎克雷伯菌,15%不动杆菌,16%阴沟肠杆菌和18%枸橼酸杆菌ESBL阳性,总检出率为15%。此外,EtestESBL试盒可将上述检出率提高至少2.5%,且发现安曲南作为酶底物是本院ESBL的最佳指示剂
    2004(1):67-68, DOI:
    摘要:
    为适应尿沉渣分析标准化的要求 ,UF 10 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Fast Read10 尿沉渣定量分析板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比较UF 10 0分析仪法与Fast Read10 分析板法[1] 的结果 ,我们发现前者各检测项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假阳性现象。通过对 16 0 0例尿液标本假阳性结果的
    2003(3):168-168, DOI:
    摘要:
    很多类型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因其清洗系统的工作模式所致 ,一个项目对紧随其后的一个甚至几个项目的测定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试剂污染 ,并且随着仪器使用时间的累加 ,仪器状况的下降 ,试剂交叉污染的程度会有所加剧。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为某一项目的测定结果一直符合临床要求 ,可是一段时间以后测定结果趋高 ,并且日益明显 ;而单独测定该项目时测值又合理起来 ,给日常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避免试剂间的干扰 ,变得非常重要。试剂间的干扰有两个的原因 :一是试剂中含有下一个测试所要测定的底物 ,或是含有的某种试剂成分与下一反应所要测定…
    2003(3):168-169, DOI:
    摘要:
    随着大中型全自动生化仪的逐渐增多 ,纯净水制备机的使用也日渐普遍。纯水机在给检验科带来高质量分析用水的同时 ,也随之带来了一笔不小的树脂消费。为了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 ,合理利用资源 ,笔者参考有关资料 (见沈阳医学院学报编辑室编《药剂学专题选编》 ,1977 13~ 39) ,对上海纯净水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超纯水机CCRO 5 0型的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了HCl(再生剂 )、NaOH(再生剂 )静态法再生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老化树脂 ;饱和NaCl;1.8mol/LHCl;1.5mol/LNaOH ;10 0目滤网或医用纱布 ;去离子…
    2002(3):129-132, DOI:
    摘要:
    心脏损伤时的血中生化标志物检测值异常是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 ,多年来一直受到临床检验专家的重视。 195 4年 ,Ladue等首先发现血中天冬氨酸转氨酶 (GOT ,现称AST)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病人血中增高 ,他们提出GOT可作为AMI的诊断标志物。 195 5年 ,Wroblwski等发表文章 ,认为血中乳酸脱氢酶 (LD)的变化也与AMI有关。随着分析技术的改进 ,195 7年Vessell等人发现LD有不同组分 ,而AMI时某一组分的变化尤其明显。 196 0年 ,Dreyfus等报道肌酸激酶(CK)在AMI…
    2002(2):118-120, DOI:
    摘要:
    肌钙蛋白I (troponinI,TnI)和TnC、TnT组成复合物 ,在肌肉收缩和舒张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证实 ,心肌TnI(cTnI)为心肌损伤最特异、最敏感的血清标志物之一 ,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本文就cTnI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应用进展作一概述。1 人cTnI的生物学特性1 1 cTnI的基因结构与定位 cTnI由基因TNNI3编码 ,TNNI 3基因全长 6 2kb ,由 8个外显子构成 ,位于 19q13.4。1990年 ,Vallins等克隆了人心肌cTnI的全长cDNA。TNNI3为TnI基因家族的一种同种型…
    2000(4):232-232, DOI:
    摘要:
    本文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HBsAg为例 ,从边缘效应、“HD HOOK”效应、内源物质 (包括溶血、脂浊、补体、RF、AFP、自身抗体等 )的干扰和外源物质 (如血液抗凝剂等 )的干扰等方面探讨ELISA的影响因素。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HBsAgELISA试剂盒由新创公司提供 ,批号0 5 0 1;HBsAg标准品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批号991。1 2 方法 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ELISA双抗夹心法 ,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2 结果2 1 边缘效应 以 2 μg/LHBsAg标准品作为样品 ,采用 37℃…
    2002(1):15-17, DOI:
    摘要:
    目的 观察网织红细胞绝对数 (RET #)、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 (CHr)、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 (MCVr)及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 (CHCMr)等网红参数在缺铁性贫血 (IDA)患者铁剂治疗中的动态变化 ,确定骨髓对铁剂治疗反应的早期指标。方法 用Advia 12 0血细胞分析仪对 13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网红参数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 缺铁性贫血患者在铁剂治疗后 ,网红参数RET #、CHr、MCVr于第 4天明显升高 (P <0 0 1) ,第七天恢复正常 ;血红蛋白于第 14天明显升高 (P <0 0 1) ,第 2 8天恢复正常 ;CH、MCV、CHCM于第 2 8天明显升高 (P <0 0 1) ,第 4 9天后恢复正常 ;RDW于第 7天明显升高 (P <0 0 1) ,14天后又逐渐降低 ,第 12 0天恢复正常。结论 网红参数RET #、CHr、MCVr可作为评价缺铁性贫血患者铁剂治疗后骨髓对治疗反应最敏感的指标
    1984(4), DOI:
    摘要:
    本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测定过氧化脂质。40份混合血清用三种不同方法作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认为三者有良好的相关系数;各对10份血清测定的CV 相近,经F 检验无显著差别;测定结果A 法最低,与B、C 法有显著差别;三种方法的回收率都不高,说明TBA 法特异性较差,尚待改进。经实验比较,作者赞同C 法。
    2011,29(9):641-642, DOI:
    [摘要] (1139) [HTML] (0) [PDF 290.74 K] (5374)
    摘要:
    1996(2):87-88, DOI:
    摘要:
    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双波长定量测量乐宏元,宋小兴,刘和平(旅顺海军406医院116041)关键词碳氧血红蛋白,分光光度法,中毒测定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红蛋(COHb)的含量,对于临床了解病人是否接触一氧化碳(CO)及CO中毒程度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一般实验室采...
    2001(2):112-112, DOI:
    摘要:
    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方便,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各大、中医院检验科已广泛应用。但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结果偏低确是临床经常反映的问题,为此,本文探讨血小板结果偏低的原因及其纠正方法。1材料方法1.1材料1.1.l标本来源1999年6月至12月本院门诊血常规检查病人。取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简称血细胞仪法)血小板计数低于90 ×109/L的血标本326例。1.1.2仪器美国ABBOTT公司生产的CD-1700型血细胞分析仪。1.1.3试剂(1)稀释液,清洗液,溶血剂均为ABBOTT公司生产的配…
  • 友情链接

临床检验杂志

  • 主  编:潘世扬 副主编:王书奎 史伟峰 吴国球 汪俊军 沈瀚 钱晖 徐建 鞠少卿 编辑部主任:戈皓 主  办:江苏省医学会 地  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42号 电  话:025-83620683 EMAIL:lcjyzz@163.com 刊  号:ISSN 1001-764X CN32-1204/R
您是第位访问者  苏ICP备13058113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2004号
主管单位:江苏省医学会  出版单位:临床检验杂志
单位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42号  邮编:210008
电话:025-83620683 E-MAIL:lcjyzz@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